close

내 마음 귀에서 걸리다   

今天與姊姊和朋友來到漢陽大,目的是來吃這裡一家有名的泡菜鍋。儘管那家店主打的是章魚,但進店後放眼所及,人人桌上都是一鍋鍋滾著紅色湯汁,冒著白煙的泡菜鍋。這家店之所以有名,除了便宜實在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它的泡菜鍋裡的豬肉,比別家多了許多,而且還隨鍋附贈一盤機蛋捲,因此,這家店不僅是漢大學生的愛店,亦是非漢大學生經常來的一家店,若逢冬日,店內常常人滿為患,若要進去享受一鍋熱騰騰的泡菜鍋,去去寒氣,還得在外等上半小時,這間店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般。

很幸運的,現在還是初秋季節,一個既涼爽又炎熱的季節,或,一個開著窗子就能安然入睡的季節。我喜歡這裡的秋季,不會讓到讓你難受,卻也不像冬季般冷到讓人毫無外出欲望。秋夜,是最舒服的時刻,除去了一個上午的陽光,只剩下涼風、與黑暗。在這個時候,我通常會在八點時分,到宿舍附近的清溪川,或小跑、或健走鍛鍊身體。回台灣一趟,待了整整兩個半月,從回去時的尖臉到現在的圓臉,我始發現,就算再怎麼喜歡台灣的美食亦要有節制,身材和美食,對我來說永遠是翹翹版的兩端,搖搖擺擺不能平衡。

雖然說今天主要的目的是吃泡菜鍋,但姊姊好不容易來一趟漢陽,怎麼能如此輕易的放她回家?於是我在吃完飯後提出一個小要求:

我們去唱歌吧!

從前姐姐還在高麗大念書時,到漢陽大吃泡菜鍋後再進練歌房已經是一種慣例,且韓國的東西雖然貴到讓人搖頭,但在娛樂上,譬如電影院或練歌房這些地方,價錢還是挺親民的,尤其是我常去的一家,名叫「VJ練歌房」的店,兩人去的話,一個人只要不到台幣100元,比在這裡吃一餐還划算的多,且時間去的越晚,客人越少時,老闆給的service也越多,若平常只是買一送一的話,到了深夜時段,每一送二,甚至送似的情況都是有的,也因此,到練歌房嘶吼,也成了我這小小留學生釋放壓力的一主要項目了。

雖然唱歌這件事是我提出的,但因在台灣待太久了,外加最近我聽的又是些充滿民族愛的國語歌,進了包廂開機五分鐘內,我和姊都沒有點半首歌。當時我滿腦子想的只有一推非流行歌的國語歌,但韓國的練歌房一般都是以韓語歌為主,當然一首也找不著,就在那兒磨蹭了好一會兒後,我才想到從前的愛唱曲,2010年流行一時的韓劇《秘密花園》中的主題曲「그 여자」,為了證明我到底將韓語歌忘的多麼徹底,我必須說,我連找這首歌都花了三分鐘的時間,因為我很笨的把「그」記成「한」......。總之,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我順利點了一首歌後,其他幾首也就陸陸續續浮出,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點的也越發順手,再也沒有剛開始什麼歌也點不上的窘境。但在這時候,我發現了一件事:

我點的歌,沒有一首是我平常聽的

身為一個經驗老道的韓國歌曲聆聽者,第一次接觸K-POP其實只能歸於一場偶然。我第一個知道的韓國藝人是KANGTA安七炫,第一首聽的歌是HOT的CANDY,十幾年前的事,一切都是如此的遙遠。第一次與韓國音樂的接觸,就在我國小那年畫上了休止符,接下來的日子,陪伴我的是台灣女子團體SHE、創作才子王力宏,以及國中時期像被雷打到一樣喜歡上的日本團體winds.。我是一個極重聲音的人,很多時候我可能會聽一個團體的歌好一陣子卻完全不知道那個團體的人數以及成員的長相。我的喜歡,往往起於音樂亦結束於音樂。當時的winds.就是國中的某一天在回家的車上聽到廣播裡傳出來的那一首〈四季〉,就這麼陷進去了。我還記得,當時一句日文、甚至連平片假名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我,就這個硬生生的將歌詞用描圖的方式照抄了一變,壓在我的桌墊下,天天默背,別人都說,背東西最實際的就是默念,但對於一個字都不認得的我,發音什麼的就甭談了,那時我用的是最土法煉鋼的方式,記字型。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再一次體會到老祖宗發明表意文字的美好。因為習慣的單獨成字的概念,我還記得我大概用了兩週時間記下歌詞,並一字不漏地默寫出來。我想這大概是我人生中最瘋狂的時候了。高中時托了菁與莊蟲的福,我又再一次聽到了KANGTA的歌,並正式的認識了這號人物,一首「북극성」又再次讓我淪陷。不過在一切以課業為重的高中時代,所謂的淪陷,也只不過是購買一張張專輯,並將之整齊擺放於櫥櫃的某處,在課餘時間聆聽或者隨之起舞,如此而已。那時的我,一句韓語也不懂,我能做的也就只有這些了。

由於家裡的關係,爸爸不喜歡我去KTV,也因為如此,我在上大學後,才正式的,以非打醬油的形式,去了人生中的第一次KTV,第一次夜唱。從前去唱歌都是打游擊,所以沒有點歌的困擾,往往都是朋友點好了,剛好跳到我會的歌,我也就跟著哼幾句,然後在短暫的自嗨後迅速開溜,乾乾淨淨,一點兒證據也不留下。但這次不一樣了,我還記得那天洽逢我生日,照理來說壽星應該是主場,應該來個帶動氣氛的歡唱之類的,但我還記得,當天我要點歌時,也如今天剛開始般,腦子一片空白,看著螢幕上跳過個一首又一首的歌,如此熟悉,卻又沒有一首會唱,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我只好拿出我的mp3討救兵,沒想到裡面的歌不是英文就是日韓文,中文歌,稀稀疏疏少的可憐,且我還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已經很久沒有聽中文歌了。於是乎,那天我當了最稱職的音符,又,因為種種原因,那是我過得最不快樂的一次生日,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

從來就不介意。如果你說我是個崇洋媚外的人,我也只會稍稍看你一下,回應你一聲「噢」,又低頭繼續我未完成的事,雖然這也沒什麼值得驕傲。是的,從我被雷打到開始聽日文歌後,我就沒什麼聽中文歌了,所以一年前我的中文歌水平一直停留在小學程度,進了KTV也只能拼命得啃老本,毫無新意。其實,我還依稀記得當時厭煩中文歌的理由-所有的歌曲內容,全圍繞著一個「愛」字打轉,愛情的悲傷、愛情的美好、初戀的滋味、單戀的悲哀.....吧啦吧啦。如此多的愛,讓我難以承受,或者讓我無所適從,所以後來開始聽外國歌曲後,除了原本就會的英文外,日文韓文的歌詞意思,我一概不去了解,因為我堅信,若是聽不懂這首歌在講什麼,仍能夠被其感動,才是真正的感情傳達、真正的音樂。在那段時間,我印象比較深的幾首歌是박효신 〈첫눈의 꽃〉、 김광진〈편지〉、〈I Believe〉......等,성시경、임재범、신혜성等歌手也是在那時開始,有了初步的認識。不過方才提到的幾位歌手,除了最近看了《神話放送》這個綜藝節目知道신혜성(申彗星)的長相外,其他人的容貌在我的腦海裡仍是個大大的問號,但只要他們的歌一放,我憑聲音便能辨認出他們,並隨著音樂的不同在我心目中刻劃出不同的樣貌。此時,他們的樣貌已經不重要,音符、嗓音與唱功將他們填滿,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個體,我認為歌手的極致莫過於此。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曾經認知的「聽不懂卻能夠完美傳達歌曲感情」的韓國音樂變了調,變成了一種我無法接受,卻又不得不接受的相貌:

2009年 SuperJunior等韓團在台灣竄起

2010年 K-POP在亞洲竄起

2010年 音樂的「韓流」竄起,報紙上更出現了「K-POP『進軍』海外市場」之類的字眼

2011年 「韓流『佔領』歐美」

2012年 ..........and so on

在短短的幾年間,我喜歡的韓國音樂風雲變色,為了因應廣大市場的需求,許多音樂製作公司將歌曲方向變更為簡單且易朗朗上口的類型,而不再著重於樂章的鋪排與歌詞意境的描寫。又,面貌姣好的美少年與美少女、整齊劃一的舞蹈、與強烈的視覺效果,更是吸引人的目光,讓人陷入那股狂熱的漩渦中。在大學至親R某天突然在她的噗浪上發上S團的照片音樂時,我還一度無法理解,因為我們都是一樣,聽覺重於視覺。但幾個月後,我摔坑了,而且一摔就是一年,也順便摔到了韓文坑。沒錯,若不是S團,我現在可能還停留在「聆聽欣賞」的部份,而無法真正了解歌詞的意涵;又,若不是大二那年腳滑一摔,我也就沒有機會離開台灣,到韓國來學習「真正的」韓國文化。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其實有時一些小插曲,也會意外地改變了我們的人生方向。

今天在練歌房唱歌了,我唱的歌,除了一些是配著電視劇聽的OST外,我的歌路依然走著「Classic Style」,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從前聽不懂的歌,在了解意思後有了新的感覺,亦有了新的詮釋;配著電視劇聽的歌,融入了一定的劇情,為整首歌鋪上了一個完整的背景,由自己唱出來,又有了新的意義。雖然我的歌唱能力一般,but what? 我一樣秉持著自娛不娛人的原則,無論我用何種方式去聆聽、去歌唱,那都是我紓解壓力的一種方式,不接受任何的指責與批判。

 

之所以會想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因今天的一點小心得,與對上學期一門課「韓國的語言與文化」教授當著全班同學問我的一個問題做出回應。他問我:

你認為K-POP是什麼?你怎麼看待K-POP或者韓流這股熱潮?

當時我沒有想太多,只是簡單的說出我的想法,並提出我並不認為K-POP能代表韓國的音樂文化這件事。現在我要認真的說,我認為K-POP可以代表韓國音樂文化,不過是一種視覺重於聽覺,且有些失去靈魂的韓國音樂文化。又,所謂文化,代表的是一個種族或一個國家群體所創造出來的一種代表性生活方式與藝術特質,其不能被「進軍」,更不能被「佔領」。人類活著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尊重,文化可以「融入」,可以「融合」,就是不能以如此強勢的手段進入,就算只有字眼如此,我想這就已經在本質上失去了文化交流的價值。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至於我還喜不喜歡韓國音樂?我的答案是喜歡的,不過我喜歡的不是那股潮流,是能帶給我感動,或者引起共鳴的音樂,所以現在我仍然秉持著聽歌不看人的原則,廣泛地接受並聆聽我喜歡的音樂。

至於K-POP,它對於我來說已是成灰過去,現在的我與它,如同兩條平行線般,毫無交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岑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