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文章,是我看過最貼近日常生活,卻又不讓人反感的文章了。

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發表文章已不是難事,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當作家。現在的作家裡,將日常生活赤裸裸呈現在大眾面前者不為少數,但在這之中能寫出如此現實面之人,卻是寥寥無幾。蘇童便是這屈指可數作家中特別傑出的一位。

他的文章,或有人稱之「新寫實主義」,因為他雖寫實,但他並非描寫親身經歷,他是藉由身邊親友的例子,進行潤飾與修改,隱藏了當事者的身分細節,再對事件的發展做詳細的陳述,他尤其擅長描摹女性的心理,張藝謀導演的著名作品《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改編自他的作品《妻妾成群》,在這篇文章中,他將封建時代女性的無奈心態刻劃得一生動鮮明,而在《離婚指南》一文中,他則將場景從民國初年拉近至現代,內容亦從封閉的大宅院轉化到城市裡中產家庭得一對小夫妻,與婚姻得第三者的故事,這可視為蘇童作品的再進化,因為參雜了外圍因素的作品,往往更為複雜,刻劃起來也需要更多功夫,但他卻能在這三足鼎立的男女主角間取得平衡,毫無偏頗的寫出了一段關於離婚的故事。

其實這段文章與《已婚男人》可說是姊妹作,蘇童在寫《已婚男人》時曾說過:「女人寫完了,現在換寫男人。」若將兩篇文章交錯對比,似乎真的可以感受到作者描寫比重的差異,但基於本篇文章並未以這篇作為軸心,故上述內容就不再詳述。《離婚指南》一文主要有三個主角,男主角楊泊與他的妻朱芸和他的外遇對象俞瓊。三個人代表了三種形象,楊泊矛盾、朱芸偏執、俞瓊不落俗套。一篇文章中有三個形象鮮明的人物足矣,但作者又添加了幾個輔佐性的人物,例如不做虧本生意的大頭、朱芸的兄弟、公司經理、街坊鄰居與哲學家老靳等,為這篇文章增添了更多趣味。若說離婚是此篇文章的核心,那麼出場人物則是串起這篇文章的架構,以下我將針對主角群進行簡單的分析。

楊泊的矛盾是從他提出「我要離婚」那一刻開始的,他的想離婚是因為厭煩。這個厭煩,是包括精神與肉體層面的,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描寫的「玻璃、木質窗框以及懸掛得醃肉持續撞擊」之聲,與「房間裡有一種凝滯的酸臭氣味,它來自人體、床鋪和床下面的陶瓷便盆」,是他一天的序曲,這種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讓他厭煩;妻子、孩子與每天重複上演一切,都讓他積極地想要擺脫,而擺脫的最好辦法就是離婚,於是,他下定決心,單方面的提出了「離婚」,用了一個最不負責任的手段:逃避。在爭執中朱芸提到結婚五年來從來沒吵過架,而楊泊卻給了這樣的回答:「離婚跟吵架次數沒有關係」楊泊說:「主要是厭煩,厭煩的情緒一天天惡化,最後成為仇恨」。他以這個為引子,將朱芸從頭到腳嫌棄了一番,他講話的態度看似理直氣壯,時則好無底氣,他總是挑一些不著邊際的話來講,好讓自己不被抓著把柄,他說:「當初我愛過你是真的,結婚是真的,現在我厭煩你,因此我必須離婚,這也是真的」。這據邏輯結構完善的話,一開始會讓人產生莫名的認同感,但仔細看來,他其實是要掩蓋他欲離婚的不利因素-外遇對象俞瓊

楊泊對俞瓊的態度,亦是矛盾的。他愛俞瓊的特別與不落俗套。他在商場與俞瓊約會時曾說過:「你怎樣都好看,因為你年輕」。這可說是楊泊喜歡俞瓊的最大因素,但也不能算是全部,他除了喜歡他的青春、美麗外,也喜歡每次幽會的新鮮與刺激感,這象徵著自由,也為他一成不變將近腐朽的生活注入一劑活水,這給了他希望,也成了他想儘快擺脫婚姻枷鎖的動力,於是他在某次約會中隱約透露了想要離婚的念頭,這舉動給了俞瓊希望,於是她用了楊泊曾經最喜歡的創意方式逼迫,在一頁頁明信片上與一天天減少的數字中催促,就為了達到自己「趕在春天前」的目的,但這個舉動卻是造成楊泊動搖的念頭。如果她能像一般的第三者,不漏鋒芒地等待屬於自己日子的到來,或許楊泊還可以以軟拖硬磨的方式,在春天前了結婚姻;而這種宣告式的倒數計時,象徵著變相的佔有,機警的楊泊察覺到了,於是他開始逃避,因為他離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從一段被綁死的關係中進到另一段同樣的關係。因此,在後來朱芸拿髮夾劃傷俞瓊,俞瓊求他幫忙報仇時,他逃避了,表面上是不想介入女人之間的紛爭,事實是逃避一段有可能產生的連結,當我看到這裡時,我覺得這個男人是極不可取的,尤其是他在看到俞瓊受傷的臉後腦中浮現的話:「她美麗的容貌顯得不倫不類」,更是讓我無法對他產生好感,因為他先前表現的雲淡風清,最後卻還是個外貌至上主義者。

楊泊對朱芸的矛盾是在離與不離,離是他所想,不離是因為外界因素的壓迫,譬如來自朱芸兄長的毆打,公司職員的非難,以及街坊鄰居的風言風語,這些都讓他卻步,也一次又一次的打破了他哲學性的理想,但他卻又未把這些厭惡加諸在朱芸身上,而是歸咎於自身,因此他為自身加諸了一個強大的保護機制以防萬一。從這裡就不難看出為何他不讓朱芸跳樓,卻又在朱芸服安眠藥送醫時喃喃著只有九顆不至於致命了,因為朱芸的死只會造成他更大的罪惡感,他對朱芸的厭煩就只有一開始提出來的那幾點,其實他更厭煩的是他自己這種被夾在中間的存在。反面來看,楊泊對俞瓊的矛盾是在結與不結,結是他所想,不結除了一小部分來自朱芸的威脅外,大部分是源自俞瓊的自作主張,壓力讓人退縮。相較起朱芸這條線,俞瓊這裡顯得簡單多了。俞瓊是我看過的許多文章中,較單純的第三者,她並沒有用過激的手段證明自己的存在,也並沒有與元配起正面衝突,但她卻有如幽靈一般,滲入婚姻於無形之中,等元配發現時,為時已晚。

相較於楊泊的矛盾與俞瓊的處處驚喜,朱芸可說是這篇文章中最始終如一的人了,她的目的只有一個,阻止離婚。為了挽回楊泊的心,她使盡了各種手段,從一開始的聽到「離婚」二字的慢不在意,以為丈夫與自己開玩笑,到後來確認事實的發怒,與其後的一系列對應措施,都是有目的且循序漸進的。她的對策有如曲線圖,高低起伏,一開始只是質問與默不作聲,接著便是不煮飯、賞耳光、大哭大鬧、提出兩萬元的條件與帶孩子回娘家,這些都是採取激進手段,但等到她的兄弟毆打楊泊後,她又餘心不忍進而軟言相勸,回復一個嫻淑主婦該有的姿態,希望用這個來打動楊泊,使他回心轉意,但又失敗了。於是她轉向了比第一階段更激烈的手段,自殘,她跳樓、服安眠藥、上吊,透過種種過激手段,希望挽回著段婚姻。就在楊泊被她這接二連三的行為逼得開始服軟後,她便趁勝追擊,找到第三者俞瓊並劃傷她的臉,她如此作為是要逼楊泊做出最後得選擇,而她知道楊泊並不會在兩者中偏袒任何一方,他不敢責怪自己,因為他內心深處還是對不起自己的,而他也不會去幫俞瓊,因為她得逼迫已經開始讓他害怕。朱芸這場仗注定是一場不勝仗,因為她在自己各種偏執的行為中摸透了他丈夫的心態,於是拿俞瓊當做最後一擊,在預知成功的情況下她「做了一桌的菜」,預備以賢妻良母的姿態迎接丈夫回家,但換來的卻是丈夫徹夜未歸與暫時性的發瘋-跑去工地睡水管與語無倫次,為這場看似成功的婚姻挽救戰留下了些許的遺憾。

楊泊最後還是返家了,但返家後的他變得空盲....

 

(未完,原因不詳)寫於2013.06.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岑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