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四月中旬,距離畢業剩不到60天。我打鍵盤的手仍然生疏,過慣了三年只看不寫的生活,現下寫出來的某些句子,自己看了都覺得彆扭。

去年的四月,我仍在韓國,住在首爾城東區沙斤洞上,踏著櫻花的屍體迷茫自己的未來。

去與留,是我當時最大的難題。

其實我早就知道了,在台灣的學分沒修完前無法畢業的事實,但是我卻逃避去思考這項問題,一味地、鄉愿地想著,只要先拿到韓國的畢業證書,其他的從長計議。當時的我,是希望留下來的,但當既定的事實與希望相抗衡,不付諸行動的希望總是輸家。去年七月,當我在韓國投了至少50封履歷,跑了至少20場面試卻沒拿到半個offer時,我踏進一位與我關係較好的教授辦公室,希望能透過教授獲得一份工作。後來事情看似成了,但又因對方希望的對象為「中國人」而告吹。當時心灰意的我問教授。

「是否可以先拿到韓國的畢業證?」這是我在發現問題點後第一次提出疑問,發現到行動整整花了兩年的時間,因為計畫趕不上變化。

岑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這篇文章,是我看過最貼近日常生活,卻又不讓人反感的文章了。

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發表文章已不是難事,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當作家。現在的作家裡,將日常生活赤裸裸呈現在大眾面前者不為少數,但在這之中能寫出如此現實面之人,卻是寥寥無幾。蘇童便是這屈指可數作家中特別傑出的一位。

他的文章,或有人稱之「新寫實主義」,因為他雖寫實,但他並非描寫親身經歷,他是藉由身邊親友的例子,進行潤飾與修改,隱藏了當事者的身分細節,再對事件的發展做詳細的陳述,他尤其擅長描摹女性的心理,張藝謀導演的著名作品《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改編自他的作品《妻妾成群》,在這篇文章中,他將封建時代女性的無奈心態刻劃得一生動鮮明,而在《離婚指南》一文中,他則將場景從民國初年拉近至現代,內容亦從封閉的大宅院轉化到城市裡中產家庭得一對小夫妻,與婚姻得第三者的故事,這可視為蘇童作品的再進化,因為參雜了外圍因素的作品,往往更為複雜,刻劃起來也需要更多功夫,但他卻能在這三足鼎立的男女主角間取得平衡,毫無偏頗的寫出了一段關於離婚的故事。

其實這段文章與《已婚男人》可說是姊妹作,蘇童在寫《已婚男人》時曾說過:「女人寫完了,現在換寫男人。」若將兩篇文章交錯對比,似乎真的可以感受到作者描寫比重的差異,但基於本篇文章並未以這篇作為軸心,故上述內容就不再詳述。《離婚指南》一文主要有三個主角,男主角楊泊與他的妻朱芸和他的外遇對象俞瓊。三個人代表了三種形象,楊泊矛盾、朱芸偏執、俞瓊不落俗套。一篇文章中有三個形象鮮明的人物足矣,但作者又添加了幾個輔佐性的人物,例如不做虧本生意的大頭、朱芸的兄弟、公司經理、街坊鄰居與哲學家老靳等,為這篇文章增添了更多趣味。若說離婚是此篇文章的核心,那麼出場人物則是串起這篇文章的架構,以下我將針對主角群進行簡單的分析。

楊泊的矛盾是從他提出「我要離婚」那一刻開始的,他的想離婚是因為厭煩。這個厭煩,是包括精神與肉體層面的,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描寫的「玻璃、木質窗框以及懸掛得醃肉持續撞擊」之聲,與「房間裡有一種凝滯的酸臭氣味,它來自人體、床鋪和床下面的陶瓷便盆」,是他一天的序曲,這種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讓他厭煩;妻子、孩子與每天重複上演一切,都讓他積極地想要擺脫,而擺脫的最好辦法就是離婚,於是,他下定決心,單方面的提出了「離婚」,用了一個最不負責任的手段:逃避。在爭執中朱芸提到結婚五年來從來沒吵過架,而楊泊卻給了這樣的回答:「離婚跟吵架次數沒有關係」楊泊說:「主要是厭煩,厭煩的情緒一天天惡化,最後成為仇恨」。他以這個為引子,將朱芸從頭到腳嫌棄了一番,他講話的態度看似理直氣壯,時則好無底氣,他總是挑一些不著邊際的話來講,好讓自己不被抓著把柄,他說:「當初我愛過你是真的,結婚是真的,現在我厭煩你,因此我必須離婚,這也是真的」。這據邏輯結構完善的話,一開始會讓人產生莫名的認同感,但仔細看來,他其實是要掩蓋他欲離婚的不利因素-外遇對象俞瓊

岑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韓國找工作,好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人人都想進大公司,但大公司卻不要你。

        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學到了什麼,或改進了什麼。

 

在韓國的最後一學期,比起畢業的喜悅更多的是就業的憂慮與論文的緊張,雖然現在身兼多份打工,但打工畢竟跟正職不一樣。

最近去聽了好幾場校園招聘會,只要上面打著「招外國人」等字眼我一定到場,不招外國人的,只要是我感興趣的,課餘時間也會去聽聽看碰運氣。但這一個多月聽下來,我從一開始的躍躍欲試,慢慢的開始感到失落,甚至喪氣。

岑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半夜睡不著找人網聊, 對象是個印度男孩, 名字很奇怪姑且稱他D吧, D在聊天的過程中對我進行了多重試探, 從一開始的旁敲側擊到後來的單刀直入, 先是深入聊興趣後, 突然來了一句:
How old are u, my dear?

果然該躲的總是躲不掉呢, 想起今天跟太后聊天, 她竟然說我已經邁向中年....., 突然很不想報真實年齡, 但基於誠實原則, 我還是告訴他了。
2x years old. but i think ur older than me right?

岑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06 Wed 2013 23:34
  • 薄冰

曾經我想試著融入每個人的生活, 喜歡成群結隊, 喜歡課堂上有人坐我旁邊, 但最近我慢慢的喜歡上一個人的感覺, 一個人坐在清溪川邊, 看著冰水交錯, 看著冰一天天的變薄, 一天天的融去, 看著覆滿冰霜的穿溪石子路一點點的變的結實又可靠, 可靠到在上方奔跑跳躍也可以順利到達對岸, 甚至還可以哼個小調呢。
石子路的結實伴隨而來的是冰面的融化, 氣候的回溫。 人會想黏在一起也不外乎是害怕寂寞, 多點人充充數, 就是貌合神離又怎麼著呢, 反正看起來不孤單就好。 但很多時候, 人們都忘了, 聚散終有時這個道理, 當我們小心翼翼的沿著石子路走到溪中央, 看到身邊那些厚實的冰, 可能會有種安心的感覺, 想說, 就是摔了也沒事, 旁邊有人撐著呢, 小心卻安心, 這是一種習慣, 說不上壞但也算不上好, 因為天天都得察言觀色, 一點也不自在, 除非碰上幾個真談的來的, 才能放鬆點, 但真的談得來的, 一生又有幾個呢? 又, 鄰近春天, 人們就開始擔心了, 面對著漸融的漸融的冰面欲哭無淚, 因為那種結實感消失了, 腳下又是潺潺的溪水, 嘩啦嘩啦的, 一失足, 可能就直接下到水裡去了。 摔倒, 永遠是人類最討厭的事。
但, 換個角度想, 都是到對岸呢, 小心翼翼的過, 與自由自在的過, 不都得過嗎, 與其在那磨蹭著, 不如提口氣, 咻地衝過去。 人生是自己的, 別總是想著依賴。 朋友能幫助你, 但是人生的路還是得自己走。
- 近日小感


岑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